还真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并且《亮剑》在这一桥段的处理上,也确实遵循了军事常识,需要认真解释一下。确实,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身负重伤以后,通过野战医院的护士们之口,叙述了华野前
我是猴大爷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李云龙受伤住院,之所以会受到123号首长的关心,而赵刚当年受伤却没这待遇,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李云龙资历老
电视剧中,李云龙在和丁伟、孔杰他们喝酒聊天时自己都说“要不是后来参加了黄麻暴动,娃都生了一炕了”。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中共湖北省委和潘忠汝、符向一、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李先念等人的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黄麻起义中建立的政权和军队,为后来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由此可见,李云龙不但参与创建了鄂豫皖苏区,而且还是红四方面军早期的成员。
另外,在之后的喝酒聊天中,丁伟说李云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川陕根据地的负责人”。
1932年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第四次围剿,但是由于国民党兵力强大,加上”肃反“问题严重削弱的部队的战斗力,红四方面军苦战许久也没能打破围剿,不得已主力离开鄂豫皖转战陕南地区,并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在川陕地区打出了一块新的根据地。
由此可知,李云龙不但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战斗,而且还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跟随部队突围向西,参与了川陕根据地的开辟。
在李云龙养伤期间,他给赵刚写过一封信,心中除了表示想继续和赵刚一起共事之外,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你在北平闹129的时候,老子雪山草地都走三个来回了!”。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确定了北上甘南,在川陕甘地区行动的军事战略方针。就在当天中革军委也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一、四方面军被分为左中右三路向松潘前进,但是由于张国焘“以‘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未解决为由,按兵不动”,结果导致红军丧失了消灭胡宗南部,夺取松潘的有利战机,逼得主力红军不得不走草地。
走草地时,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朱总、张国焘率领,包含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九军团、四方面军9军、31军、33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包含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三军团、四方面军30军,当时国民党那边也准确的判断出了红军的行动,因此也在加紧调兵,准备对红军形成新的围困。
但就在此时,张国焘再次出来挑事,以总路线方针有我呢提,公然在四方面军内部宣扬应该立刻南下,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徐向前,徐总指挥明确说了,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这里没吃没喝,得赶紧走。
两路红军一起北上,右路军进展很快,在毛儿盖重新审定了之前制定的计划,明确了向东出击的方针,要求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然而一直到右路军打下包座,也没等来左路军,张国焘根本不想北上,他想南下,他的欲望没有得到解决和满足。9月9日,一封电报直接导致右路军里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分离,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右路军的红四方面军则再度南下进入茫茫草地。
在之后红四方面军八万人南下川南,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部队实力锐减,广大指战员也看清了张国焘的错误,结果纷纷要求北上,红四方面军剩余的四万人再次北上,穿过大草地,这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第三次走草地了,李云龙就在其中。
在之后的长征途中,四方面军又与二方面军回合,最终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的10月9日和22日分别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在之后,抗日战争爆发,红四方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二九师。李云龙担任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
可以说,李云龙是红四方面军发展的见证人,他见证了这支部队的兴衰。
第二、李云龙能打仗,而且会打仗
打仗,是要动脑子的,不是简单的把衣服一脱,抡着大刀片儿喊一句”跟我上“就可以的。
李家坡之战,坚守高地上的山崎大队扛住了772团好几个小时的进攻,要知道772团那可是八路军的主力团,装备好,战斗力也不差,李云龙的部队连个正经番号都没有,只能挂一个”独立“的番号。可就是这支部队,在李云龙的命令下,一改772团直接进攻的战术,用土工作业缩短了攻击距离,直接将山崎送回了日本老家。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明知正面日军兵力强大,结果还从正面突围,不但突了,而且还真冲出去了。
这当中可能既有日军对八路军不了解,或者说对李云龙的不了解,把他和其他国军将领一起看待,以为是给点打击就会一触即溃,望风而逃那种的。
更为主要的是李云龙身上的那种不服输、宁劲儿、犟脾气,越让他怎样,他偏不怎么样。凭什么都得听你们的,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一次。
战争年代,听话的不一定能有什么出息,但是像李云龙这样的,不出息则罢,一出息,就会惊讶身边所有的人,让人们投来惊讶、称赞、羡慕的目光,而这也是任何一个统帅都希望得到的将军。
李云龙受伤的时候,全国还没有彻底解放,淮海战役正是紧要的关头,战役的结果尚未可知,后边还有不少仗要打,这当中有多少硬仗、恶仗,谁也不知道。一旦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李云龙这样的将领能承担得起这样的重担,也只有把任务交给他这样的人,司令部的那些高级将领才能放心,战役计划和部署才能真的按计划执行,因此,123号首长需要李云龙。
第三,李云龙身上有人情债
电视剧中,华野的首长自己也说是他把李云龙从中野那边要过来的,赵庄一战如果把李云龙打光了,以后见到中野首长面子上也不好交待。
中原野战军自从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部队的实力损失很大,到了淮海战役开始前,也没恢复元气,以至于后来整个野战军上去包围黄维的第十二兵团都没能啃下来,还是华野支援了之后才消灭的。
在情报官递给楚云飞的情报上清楚的说明李云龙是中原野战军的悍将、能打、部队战斗力强悍。因为作战需要被划给了华野使用,这就让本来没多少本钱的中野更加囊中羞涩,赵庄一战李云龙的部队应该差不多损失不小,否则他也不会去找赵刚要俘虏兵直接补充部队。
中野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同意了华野的要求,把最能打的李云龙师给了华野,这支部队在战斗中又伤亡很大,现在这个师的师长又负了伤,而且这个师长和中野首长的关系明显比华野更近、更好,中野的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抗战时期就是八路军129师的负责人,386旅就是129师的部队,所以刘邓二人肯定是知道李云龙的。这从后来李云龙去南京军校学习,校长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于公于私,华野首长都必须表个态。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身、资历,还是打兵打仗的能力,赵刚都无法和李云龙相比,这当中还有人情债,所以面对李云龙受伤的消息,华野123号首长才会一起去关心、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