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第三集中,皇后依例举行座谈会,除了端妃以外各宫嫔妃都依序到场,这场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新进小主向后宫元老行叩拜大礼,皇后向各新进小主训话;沈贵人与莞常在面对皇后与华
在甄嬛传第三集中,皇后依例举行座谈会,除了端妃以外各宫嫔妃都依序到场,这场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新进小主向后宫元老行叩拜大礼,皇后向各新进小主训话;沈贵人与莞常在面对皇后与华妃的老练能左右逢源的应对;皇后与华妃两人高手过招不留痕迹;夏常在不懂行礼规矩闹笑话。开完座谈会后,夏冬春的一丈红就紧赶着上场了:
夏冬春:嘿嘿嘿嘿……(夏冬春的笑声)哎呀,两位姐姐,真是口齿伶俐呀,奉承完皇后又开始巴结华妃,像搭戏台子似的左右逢源,真是叫人佩服啊!(又发出了嘿嘿的嘲笑声)。
安陵容:给夏常在请安。
夏冬春:两位姐姐让奴才们拿那么多赏赐,这宫里放得下吗?
沈眉庄:天家恩德,众姐妹应该同享才是,我正想回到宫中让人挑些好的送去各位姐妹宫里,不想
夏妹妹先到,那就先挑先喜欢地留着赏玩吧,请夏常在先挑选。
夏冬春:这些赏玩之物,我夏家还不缺,只是沈贵人这小恩小惠,看来还真是会邀买人心啊。
颂芝:这样德行的人也配入宫,当真一副空皮囊而已,夏家这样的人到咱们年府跟前连提鞋都不配,奴婢听说前几日在延禧宫里,她天天去烦富察贵人,还处处给安答应脸色瞧,闹得鸡吠不宁。
华妃:瞧她穿的那身衣裳,以为有皇后撑腰,就可以在这耀武扬威了吗?
安陵容:听闻夏姐姐出身骁勇世家,妹妹好生景仰。
夏冬春:我家世代骁勇,为国尽忠,岂是你一介县丞可比。
安陵容:选秀那日妹妹纯属无心,妹妹后来回去日思夜想后悔不已,只是妹妹想姐姐出身武家,姐姐必定文武双全,果真姐姐如此骁勇,不失家门风范。
夏冬春:我家家训向来如此。(甄嬛、眉庄、陵容,三人抿嘴而笑)
华妃:世上竟有如此愚笨之人,竟然还封为常在,常在这里惹人笑话吧。
夏冬春:(反应过来,想要动手打安陵容)
甄嬛:她与你同为嫔妃,你怎能打她?(甄嬛一手抓住了她的手)
夏冬春:(不甘心,想继续打,没想到却被华妃身边的太监一手抓住了不能动弹)嚷嚷着放开。
众妃嫔:华妃娘娘万福金安!
夏冬春:华妃娘娘!
华妃:周宁海,放开她!秋来御花园风景如画,好好的景致却被人给打扰了,真是扫兴。
夏冬春:安答应出言不逊,嫔妾只是想训诫一下而已,训诫一下。
华妃:皇后与本宫都不在了吗?本宫竟不知这后宫已是夏常在当家,要辛苦你来训诫宫嫔,本宫怕你承担不起这份辛苦,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啊。
颂芝:奴婢听说那枫叶要鲜血染就才红得好看。
华妃:是吗?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就算用她的血为宫里的枫叶积点颜色。
夏冬春:一丈红?
周宁海:启禀小主,一丈红乃宫中刑罚,取两寸厚五尺长的木板,责打其腰部以下部位,直打到筋骨皆断血肉模糊为止,远远看上去鲜红一片,那颜色叫一漂亮,所以叫一丈红。小主请吧!
夏冬春一进宫就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她的这种底气到底来自哪里,从她的说话的口气来判断似乎是她出身高贵,家世显赫。我们来了解一下夏冬春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夏冬春的出身确实不算低,她是包衣佐领夏威之女。
包衣佐领在清朝是从四品官员,也是有实权的官职,这一官职在沈眉庄父亲之下,与甄嬛父亲官职相当,所以夏冬春确实拥有几分嚣张跋扈的资本,她既然有强大的家世背景来做支撑,为什么在被华妃赏赐一丈红致残之后,皇上却无动于衷呢?
皇帝:莞常在的牌子呢?
太监:回皇上的话,今天午后太医院来人禀报,说莞常在心悸受惊,突发时疾,需要隔断静养。
皇帝:心悸受惊?
皇后:华妃当着莞常在沈贵人和安答应的面前下令赐了夏常在一丈红,夏常在她现在已经残废了。
皇帝:那是为了什么呢?
皇后:是夏常在自己无礼,在宫里想动手打人,不过华妃下手太狠了。
皇帝:在宫里动手是该给点教训,不必理她。
对于华妃收拾夏冬春一事,从皇上给皇后的答复来看,是毫不在乎的,并且觉得教训一下她是理所应当的事。其实教训归教训,华妃罚夏冬春一事确实是狠毒了一点,她只是和安陵容起了争执,这点小事罪不至此:
一、夏冬春三番五次与华妃作对对是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作死
夏冬春出身武家,她个性强势,动辄颐指气使,出言不逊。入了宫门依然还像在夏家一样的放肆,也可见父亲对她的教育是欠缺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夏冬春一入宫门并不知道一个小小后宫之中水的深浅,皇帝派去的教引姑姑她也敢得罪,教引姑姑当然就会回去告状了,状告到了华妃这里,华妃所性吩咐教引姑姑:“既然人家不愿意学,那就不必费心教她了”。
选秀这一事也一直是华妃在张罗着,可夏冬春对后宫的势力分派是一无所知的,她只知道在宫中最大的第一个应该是太后吧,太后之后是皇帝,那第三个人肯定是皇后娘娘啊,在宫中皇后是后宫之主,只要巴结好了皇后,其他的人自然就都不在话下,包括华妃也不会敢拿她怎么样!
所以接下来她公开的站队皇后一派,以为有皇后做靠山她就找到了一张护身符。她在得了皇后的赏赐后,竟敢对华妃的赏赐公然地表现出不屑:“华妃娘娘赏的有什么了不起,我这是皇后娘娘赏的。华妃再大,也大不过皇后娘娘去”。
这话被华妃身边的主事太监周宁海听到,并在皇后的座谈会上,华妃夸她很会打扮,这身料子很贵吧,她竟然回答说:“这个是皇后娘娘赏的料子,今日觐见嫔妾特意穿上“。这就是夏冬春明显自找死路的节奏。
对于华妃与夏冬春而言,在皇帝心中两者孰轻孰重呢?夏冬春还只是一个未侍寝的常在,而华妃已经是妃位,并且在后宫之中拥有协理六宫之权,后宫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她做主,在权力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皇后。
再来说说她的娘家,她的哥哥是年羹尧,是朝中元老,并且曾为大清的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功勋卓著。夏家虽也有些实权,但和年家相比却是不值一提了。这也是皇帝对华妃赏了夏冬春一丈红之后无动于衷的原因之一。
二、夏冬春只不过是皇上与太后赌气而侥幸的上位者,她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皇帝:都是俗物!
太后:未必有十全十美的,皇帝要为皇嗣考虑。
皇帝:就她吧(用手指着夏冬春)
太监:包衣佐领夏威千金夏冬春年十八。
皇帝:这个名字倒有趣,留牌子。
夏冬春:多谢皇上,多谢皇上。
夏冬春被皇帝留了牌子,不知道有多高兴!她以为是自己的美貌吸引了皇帝吧,加上皇上夸她的一句“这名字倒有趣”,让她更是信心倍增,内心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沸腾。殊不知她是皇帝与太后赌气才留牌子的。
所以皇上对她并没有喜欢,但她却误解了,还未侍寝在后宫中就显露出了跋扈的气势,得意忘形,怎是不知高低的仗势欺人,安陵容曾两次三番地被她踩在脚下嘲讽,连华妃她也敢不放在眼中,加上她在宫中也确实做错了事,自己先动手打人,再加皇上对她并无情意,自然对她也就没有任何的偏袒。
要是华妃赏了甄嬛一丈红,你看皇帝还会无动于衷吗?皇上是否无动于衷,源于有没有情感,既然没有情感一个还只是未曾侍寝的常在当然是无足轻重的。
三、肯定华妃协理六宫的权力
这就是皇后与华妃的较量了,皇后要不在皇帝面前告状,华妃处理了夏冬春皇帝根本就不会知道这种小事。作为皇后和华妃她们去处理一个小常在还是有这个权力的。可一山不能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夏冬春一进宫就投入皇后一派,可以说是皇后的人,华妃处理了夏冬春皇后当然会管,她只能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她的意思是夏冬春虽然有错,但华妃也下手太狠了,言外之意就是华妃罚的太重,想看一下皇帝是什么态度。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意思是华妃教训的有理,在宫里动手确实该教训一下,你不必去理会。华妃处理了就处理了,你不要再去插手,皇后这么精明的人从这些话中当然可以窥探到皇帝的心思。这也意味着皇上进一步的肯定和巩固了华妃协理六宫的权力,这种结果是皇后不想看到的,但她无力阻止。
夏冬春的家族对于皇帝而言,虽然有些实权,但对于皇帝来说还牵制不到他的皇位,。而反之华妃的家世才是让皇帝更加忌惮的。这次赏夏冬春一丈红即使错全在华妃,皇帝也未必会对华妃做出惩罚。
但华妃也是一个非常聪明之人,她不会去犯那种低级错误,她自然也是发现皇帝对夏冬春并无好感,再加上她确实犯了错,华妃才敢下手。
所以皇帝对夏冬春的态度一是源于没有情,二是家世不敌年家,三是他要平衡皇后与华妃的权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夏冬春自己作死,被罚一丈红也是活该。
所以像夏冬春这种智商的人在《甄嬛传》是活不过三集的,被华妃罚一丈红后当时虽然没有死,但活着也已是生不如死了,落得个终身残疾,再也不能侍奉君侧,最后被扔进冷宫的下场,一个残废女子,进了冷宫,会有什么结局呢?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