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语言和相貌都和汉族有明显差异,能说明《史记》记载的匈奴是夏朝后裔是错误的吗?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就说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那么这个说法是真是的吗? 匈奴到底是什么人?
石头君要说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真的!但同时还要说,即使是真的,却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5:29:45

匈奴更多的是一个政权的名词,和秦朝、汉朝一样的术语,而非种族名词。即

匈奴并不是一个种族,而是有多个种族组成的部落联盟

因此题主所谓的“匈奴语言和相貌都和汉族有明显差异”的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匈奴,并不是和突厥、蒙古一样是一个种族的名词。最简单的就是:南匈奴多为黄种人,而北匈奴白种人居多。当然在文化上,是以南匈奴文化为匈奴主体。

在汉朝和曹操时就曾经安置很多匈奴人在内地,尤其是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安置在山西,这些匈奴人都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作为汉族一部分的匈奴如能够和汉族有明显的相貌区别呢?再说,西汉时的南匈奴,有一部就是秦朝时迁移到新秦中的秦人。

即:汉族有匈奴血脉成分,匈奴也有汉族的血脉成分,汉族和匈奴在两汉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唯一区分标准是定居文化还是游牧文化的而已,而非血缘和人种标准。

模拟复原匈奴女贵族尸体画像

从遗传考古来看匈奴人种问题

2006年,法国和匈牙利遗传学者对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北部、贝加尔湖正南方的eguyin go峡谷出土的匈奴贵族尸体进行DNA检测。他们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的论文《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中表明:

匈奴人的父系DNA有Q, N3, C三种类型。即匈奴的人种有Q印欧白种吐火罗人基因、N3黄种人基因、C棕种北亚人基因;而且匈奴贵族基本上都是N3。

即结论是,匈奴的DNA和今天的北亚人(蒙古人、赵国北方人、西伯利亚人、朝鲜人、日本人等)的DNA更为接近,和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和土耳其人没有血缘关系。

2006年的DNA检测以及表面匈奴人种是白种人、黄种人和棕种人三种,其中贵族主体是和汉族一样,都是N3基因。

匈奴贵族和汉族都有N3基因,这也反而验证了司马迁《史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的正确性。即汉族和匈奴贵族都是来自相同的父系DNA.。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匈奴贵族=夏人结论的成立,而是验证了匈奴贵族是被驱赶出中原地区的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支和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个观点。

即匈奴贵族是山戎、猃狁、荤粥、鬼方、混夷、獯鬻、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先秦古籍中所见到的民族的融合体。

匈奴的语言

匈奴的上古汉语发音是:*qʰoŋ.nˤa,并不是我们习惯性的xiongnu。

在《史记》中记录了一句匈奴语:

“撐犁孤塗單于”

意思是汉语是天子

撐犁,上古汉语发音是:thrang rii,蒙古语发音是tangri

单于,上古汉语发音是:dar wa ,蒙古语发音是daruya(君主)

孤涂,东胡语gute

冒顿,汉语意思是圣,蒙古语是bogda

阏氏,汉语意思是妻,蒙古语是izi

头曼,汉语意思是万,蒙古语、突厥语和东胡语tuman(《春秋左传》和《史记》有几个叫做头曼的人名。)

其他见下图

一般学者认为匈奴语言有蒙古语、突厥语和叶尼塞语等不同语种,并非单一的语种。这和匈奴具有白种、黄钟、棕种三个人种一样,匈奴不可能是单一语言。

总结:

匈奴是一个政治联盟的名词,并非种族名词。匈奴人并非单一种族单一语言,而是有种族多语言的混合型。南匈奴大部分,都是和汉族一样来自相同的祖先,拥有相同的父系DNA;北匈奴就是白种人和棕种人。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