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买不到银行理财产品?

错误理解!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能买到银行及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和存款产品,而且非常安全。有时候可能是大家不太注意,这些理财产品都藏在哪个版块之内。
互联网金融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8:41:38

实际上,有啊,就是少而已。

比如,之前京东金融搞过一个富民银行的富民宝;现在支付宝也跟民生银行合作,弄出了一个新客专享的新多利。

当然主流的大银行理财,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一般是看不到的,这个主要就是涉及到一个“销售渠道”的问题。

实际上跟大家印象中的不同,大银行开始涉足互联网的时间,比这些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平台的时间要早得多。

以工行为例,05年的时候,对公网银和个人网银就已经初具规模了;诺基亚时代,就已经在开发自己的手机银行系统了。

在互联网公司觉醒,开始抢占金融理财市场的时候,传统商业银行,早已完成了自己的线上布局,有了稳定且庞大的忠实客户群。

线下渠道就更不用说了,银行星罗棋布的实体网点,带来的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觉,更不是只在云端的第三方互联网公司能比拟的。

所以,大银行的理财根本不愁销路,甚至收益稍微高一点的,还要拼手速才能抢到。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动机,来借助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渠道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让别人从自己碗里分走一杯羹。

甚至,像工行这样的大行,还想过利用自己的线上线下渠道,帮助其他小银行销售理财的思路。这就是投帅,07年参与的项目,叫“银银合作”。然而,因为这个功能过于彪悍,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但小银行则不同,特别是想富民、亿联这样的小微民营银行,互联网起步晚,用户基数少,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产品的销售工作。前面说的跟大银行合作的模式,又不被允许,只能转投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

再就是常见的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和基金专户的一些资管产品,同样也是由于自己的渠道和客户群有限,只能借助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销售渠道。

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理财产品的主流来源。安全、可靠有保障,双方合作属于各取所需的双赢。这些金融公司顺利推广了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得到了流量和销售费分成。

综上,网络化时代的销售,渠道为王,即便是金融理财产品,也不例外。大多数银行都有自己完备的渠道和客户群,足以满足自己产品的销售,所以不需要再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一般就算是通过,也只会上一些类似智能存款之类的擦边球性质的所谓创新产品。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很少能看见正轨银行理财产品身影的原因了。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