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艺术成就究竟有多高?

【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新媒体的艺术小编Kiki!说到苏联的艺术成就,那就不得不提到19世纪的俄罗斯。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和艺术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民主主义革命,而十九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4:34:51

称为苏联文化艺术成就为宜。 苏联的文化艺术成就,总体来说是以俄罗斯为主体,谓之苏俄亦可。苏联时期在获得诺贝尔奖十六人当中就有五人是文学奖项,足见苏联的文化艺术水准和成就之高。苏联在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美术、形态艺术诸多方面成就裴然,并向人类贡献了世界级的艺术大师。苏联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继承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她最大的特点是气势恢宏、意境隽永,内涵丰富,欣赏苏联作品往往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俄罗斯原野,展现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自1933年诗人蒲林获诺奖开始,苏联的优秀作品一问世就轰动世界,也伴随着阻碍和争议,当然也不排除曾经的“拉普”式非议。1972年我躲在蚊帐里读完《苦难的历程》《静静的頓河》,甚感好奇,这样的作品在苏联居然允许出版,尤其是《静静的顿河》,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利绝非高大上不说,在在红白之间摇摆,在那个大变革年代顶多也就是个中间分子,而且小说里苏维埃政权看似没有得到民众一致拥护,充满着混乱背叛。所以,肖洛霍夫拿着《静静的頓河》手稿在几家出版社碰壁也在意料之中了,最后还是斯大林阅读这部书后,在他的亲自干预才得以出版。即使在那个严酷环境里,苏联仍然诞生世界名著,只能说明作家才气凌云。《静静的顿河》1940年获诺奖。

与文学成就一样,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和好莱坞不同的是,苏联电影首先其基础理论自成一体。1925年的《战舰波将金号》不仅仅是电影史上一个里程碑,该片导演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至今影响着世界电影表现手法。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对苏联电影冷漠甚至嘲笑,但是苏联运用高超的电影理念逐渐得到各国观众的理解和尊重。

我的感觉是,苏联早期电影虽然不乏优秀之作,其概念化甚至脸谱化痕迹还是存在,只是被表现技巧弥补了。这个现象在1950年代后期有所改善。我认为直到1970年代,苏联电影才有了质的飞跃。堪称史诗般巨作正是这个时期产生的,譬如《围困》《自由士兵》等,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均比较完美地体现,并出现了邦达尔丘克、敏绍夫、梁赞洛夫等世界一流导演,苏联电影几乎拿下了国际上所有重要的电影奖项。

在1970年代苏联四大主题电影里,我比较偏爱军事爱国主义,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卫国战争影片,场面宏大,具有史诗性,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关注人的命运,对战争中人性进行深度挖掘,一丝不苟地再现历史真实场面。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