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的字即便是繁体字和古文也不完全一样。现在我们看到的数字也不是最早的时候人们所创造的字。
最早的时候,一,二,三,亖都是用来记数的。最早的时候是结绳记事,
因为汉字几千年的变化,很多字现在的意思跟本意完全不同,这篇回答要颠覆大家的认知了。
最开始数目字只有一到五,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四是四横,你没看错,五是五横。
后来为了记录方便,四五先用了假借字,后来为了方便记录十进制的数字,又假借了一些同音字表示六到十。
一二三就不解释了。
四,最开始是四横,后来假借了四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认为“四”即“泗”的本字,是以象形的手法表示“鼻涕”的意思。尽管尚乏书证,但从文字构形来看却很有道理。如此则“四”用作数词是假借。
五,最开始是五横,后来假借了“午”字,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六, 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当为草庐,是“庐”的本字。“庐”与“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为数词“六”;
七,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七”本义为切断,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
八,是“扒”“捌”“分”“掰”等字的初文。“八”字的构形,变化很少,而且都是两笔相背,像分别相背之形,扒后来为了区别加了一个提手旁。
九,象形字。像人手臂弯节之形,“肘”的本字
十,上古结绳记事,每到第十结时,便结一大疙瘩(绳结),图12的“十”便是直绳之上打大疙瘩的形象,字的构形大概是由此而来,
百,“白”是“百”的源头、声首、初文,甲骨文已经出现,古初以白为百,后乃为造专字。
千,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千”字在人腰上加一横以表示“一千”的基数,加两横以表示“两千”,加三横以表示“三千”。
万,万(萬)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蝎子,后来另造形声字“虿”(读作chài)表示“万”的本义,而万萬)假借为数词。
最后总结,四本字意思是鼻涕,五本字意思是交午或者非礼勿视的“勿”,六本字意思是茅屋(庐),七本字意思是切,八本字意思是分开(扒)(掰),九本字意思是人的手臂(肘),十是结绳一个疙瘩的象形,百的本字是白,千是人字腰上加一横,加几横就是几千,万(萬)字本意是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