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班昭(约45年-117年),别名;班姬·班蕙班,东汉文学家,史学家,主要成就;完成了(汉书)都编撰,代表作品;(汉书)(东正赋)(女诫),(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嫁同郡曹寿,早寡。
班昭博学多
我略微的看了下女诫,在里面强调女子应该和男子相反,相得益彰,男子勇猛,女子温顺。而在当今时代的“女汉子”则是《女诫》里面的反派,里面最让人抵触的应该有“卑弱、专心、”。
卑弱篇里面写道女子睡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给她瓦砖,以表明女子应当亲自劳作不辞辛苦,斋告先祖,以表明她要准备酒食帮夫君祭祀。强调女子要谦顺、做人低调、勤劳,如果做到了这三点就会有好名声,但是事实上从现代生活看这种人往往是受气包吧。或许在古代封建社会,这样的女子会得到长辈的表扬,但是在现代是行不通的,现代社会女人如果过分勤劳,那置于老公太闲,老公就会惰性,没有责任心,我觉得还是男耕女织比较和谐。
而妇行篇里面讲述:男子有再娶的道理,女子没有二夫的道理。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离开的。出门不能打扮得很妖艳,在家不能穿得太随便。尼采觉得这样的活法是不是太压抑了呢?然后男子是天这一条,我觉得还得看情况而定,现在女子收入比男子高的家庭不在少数,好多工作原因,男的变成了家庭煮夫,所以天地之说法表达的太夸张,应当是男子是女子的屋檐,可以遮风避雨。
有人会说曲从篇和叔妹篇也似乎有点过分,尼采觉得班昭表达的是稍许夸张,但道理是有的。在曲从篇里强调不要和公婆辩论,我个人觉得有时候理还是要说明白,但是是说理,并不是忤逆和辱骂,中华传统的尊老爱幼,此尊需辨别来看,有涉及孔子“中庸”之理,媳妇终归是外面娶来的人,到底还是有缝隙的,所以丈夫在磨合当中,应将妻子对的理论规劝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讲道理的偏袒任何一方,这里就强调了丈夫需明辨是非,公正合理。
叔妹篇里面强调了小叔子和小姑子的重要性,失去他们的“心”就会家庭失和,小叔子和小姑子在公婆面前都是一个重要角色,这点我深有体会,在我家有一个小姑子,我和她关系还是可以的,甚至有时候我觉得小姑子比婆婆还亲,这样以来婆婆就算有意刁难,也总归家里多个人为你撑腰。
班昭的《女诫》我觉得更多的是对嫁为人妇的我们的劝诫,而不是说是戒律一定要遵守。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对的可以引以为戒,你觉得不合理可以视而不见。毕竟这世上没有一句话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班昭在古代女子中应该算佼佼者,不仅有《汉书》还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人们,作为女子的老师,我觉得她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