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取每年的夏季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有两大人数适合三伏贴,世人多重视其一,就是冬病夏治,而忽视其二,就是三伏排湿,下面慢慢解
人要顺应节气变化治病,提醒广大贴敷人群,三伏贴要在每一伏第一天贴敷效果最佳,最晚不要超过3天。
具体贴敷时间为: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阴历六月初十-阴历六月十九)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阴历六月二十-阴历七月初十)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阴历七月十一-阴历七月二十)
冬病夏治除了贴三伏贴之外,还可以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盘龙灸、拔罐等中医技术,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容易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肺气肿、肺心病、体虚容易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消化不良等。
3.疼痛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经络类疾病: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虚寒头痛等。
4.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5.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6.亚健康调理:
阳虚体质——以怕冷为主要表现;气虚体质——以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痰湿体质——以虚胖为特点,容易出现困乏、疲劳、怕冷、便溏、苔腻等症。
血瘀体质——以肤色晦暗、身有痛处、舌质紫暗为特点,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体质。
注意事项:
1.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发热、吐血、孕妇勿用;糖尿病慎用。
2.敷贴之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小水泡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若敷贴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会影响疗效。
3.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也不用紧张。中医认为,艾灸或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水泡,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会更强。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自然吸收即可。
但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禁忌症:
1.敷贴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肺炎以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4.妊娠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
5.恶性肿瘤患者。
(编辑Rachel。)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航天医院 刘锦文 摄影/卿常雯 石微 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