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河北出的太监比较多?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很早以前曾经看过一篇介绍太监的文章。说的是北方一个“太监之乡”的地方,看过之后让人感到失去完整人生的残忍和恐怖。朝廷最初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17:35:3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很早以前曾经看过一篇介绍太监的文章。说的是北方一个“太监之乡”的地方,看过之后让人感到失去完整人生的残忍和恐怖。朝廷最初在小太监的选择上是比较严格的,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及身体健康外,还必须是眉清目秀,聪明乖巧,懂得看眼色行事,会做事。做这个职业也是封建社会里贫苦人家出于无奈,为了生存不得已之举。其中也有看到或听到的乡里乡亲中成名太监光彩辉煌的一面,认为这是一条生存之路甚至是飞黄腾达的机会。确定了做太监后的阉割过程是非常残忍甚至恐怖的。当时施术者的阉割工具比起当今(乡下劁猪)是非常落后的,通过简陋的消毒,固定好的被术者还要和施术者配合一致才能完成最初的阉割,在度过阉割后的保养恢复期才能知道阉割的成功与否。阉割后的“物件”保存是很隆重很原始甚至有点祭祀仪式的意味。经过防腐处理后的“物件”被家人敬放在房屋建筑的主梁处,直至被术者亡故后与主人同时入葬,以示其身体的完整恢复。至于“为何古代河北出的太监比较多”?老漁以为,从最早,最成功的太监,做过秦二世的丞相赵高算起,一直到伺候过端康皇太妃和“皇后”郭布罗·婉容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太监始于斯止于斯。之所以说“河北出的太监比较多”只是明朝以后的历史上出过一些著名的太监。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太监,河北就有五人,除了赵高,明清时代就占了四个。如果再算上明朝的王承恩,清朝的崔玉贵,小德张等成功的太监,说河北出的太监比较多还是有道理的。(图片来自网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