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封地在今天的内蒙古宁城,当时朱元璋在分封儿子时,考虑到北方长城一线要面临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所以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是由他最年长的儿子来坐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00:43:26

别说平分天下了,连一块像样的地都没给。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是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一口唾沫一个钉。

可是朱棣答应他兄弟朱权,说“等哥哥成事儿了,到时候这龙椅咱弟兄俩一人一半,岂不美滋滋?”

《明史》:燕王谓权(告诉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结果呢?

朱棣靖难之役打赢了,自己登上了皇位,却绝口不提当年对宁王朱权许下的承诺。

朱权眼巴巴的就琢磨,既然不肯分我皇权,那我也认了,毕竟自古到今皇帝只能是一个,要是俩人真平分,那准得出事儿,但退而求其次,你给兄弟一个好点儿的封地,也不枉兄弟当年借给你的八万兵马吧?

(朱权)

朱权的意思很简单,我不要皇位了,还是要苏州或者江浙那边的封地吧,富庶,有钱,油水儿很多,结果当他给朱棣提出来的时候,朱棣直接找理由拒绝了,且还是屡次拒绝,总而言之,他压根儿就不想把好地方封给这个弟弟。

《明史》:(朱棣)比即位,王乞改南土。(朱权)请苏州,(朱棣说)曰:“畿内也。”(朱权)请钱塘,(朱棣却说)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

这段记载大概意思就是,朱棣即位以后,朱权说我不要皇位,你给我封个南边的土地吧,我好享享福,于是他先请求苏州,朱棣说那是“畿内”,意思就是皇权管辖的地方,类似于直辖地区,给你一个王爷封个直辖地,那肯定不合适。

朱权又说,那要不你给兄弟来个钱塘?

朱棣却说:“建文帝的兄弟当年就在钱塘,那不是个好地方,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地方好,你随便选。”

可人家朱权根本不想要这些地儿,还是那句话, 那时候比起江浙或苏州,都差远了。

临到最后,实在说不过去了,朱棣干脆就把南昌封给了朱权,可明朝时候的南昌,论经济发展程度还是比不上江浙和苏杭等地,但朱权无可奈何,好歹也比其他地方好,干脆就认命了。

可谁知朱权没过两天好日子,朱棣派出的眼线又开始日夜监视,未过多久,宁王朱权就对朱棣心灰意冷,既然你不封我地,还这么疑心我,那我干脆就舞文弄墨吧。

(晚年朱权)

于是朱权从此醉心于文学,每日饮酒作诗,终成一代大儒,再不问政事。

《明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从整个事件来看,朱棣的确有失承诺,最早他去找朱权借八万兵马,是为了打败建文帝,更是为了争夺皇权,一统天下。

而且在大宁城内,他也口口声声的许下承诺,说如果借我这八万兵马打下江山,少不了你的好处,然而到最后确实打赢了,朱权这才发现亲哥哥许下的都是镜花水月,比起“平分天下”这个天大的诱惑,只封给朱权一个南昌,几乎跟食言没什么区别。

《明史》: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更何况搬到南昌以后的朱权,日夜还得受朱棣监视,每天出个门少说得有八双眼睛盯着他,说句难听的,就是上个茅房都上不痛快。

若论历史上最提防亲兄弟的人,朱棣绝对能算一份。

况且如果没有当年朱权借给朱棣的八万精兵,外加身经百战的一支“朵颜三卫骑”,朱棣早在北平就被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给一窝端了。

再说一条趣闻,当时朱棣从北平撤兵,跑到大宁去找朱权借兵马的时候,先是跟朱权抱头痛哭,俩人喝酒喝到大半夜,不断回忆着年少时的兄弟情谊,朱权还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结果第二天早上刚起床,朱权就傻眼了。

因为自己手底下掌管八万兵马的大将军,以及掌管朵颜三卫骑的将军们,全部都站在了朱棣身后,也就是说,一夜之间,朱棣就买通了朱权的手下,而从头到尾顾念兄弟之情的朱权,则变成了手无军权的空壳子。

此后,朱权便被朱棣以“表面护其周全,实则绑架控制”的形式,转移到了北平,甚至为了完全控制朱权,不让他反抗,还把朱权的一家老小全都绑架到北平。

《明史》: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说起这个哥哥,我估计朱权的肠子都要悔青了,要是早知道朱棣手段这么狠,当初说什么也不给他开城门。

这倒真应了那句古语:

赔了夫人又折兵。

用在朱权身上,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但他是先赔兵,又赔了一家老小和平分天下的愿望,我认为还得再补一下,应该是:

折了兵马,赔了一家老小,又丢了权。

而朱棣的食言,也为日后的“宁王之乱”埋下了伏笔,正是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他的曾曾孙子——朱宸濠,起兵反叛,但才折腾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阳明给干趴下了。。。

如此看来,朱权这一脉,可谓是真没有当皇帝的命呐~~~

——————

参考文献:

《明史》: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

《明史》: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其年九月,江阴侯吴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

《明史》: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曰:“畿内也。”请钱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甋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