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为何激烈争夺寒冷的锡亚琴冰川?

锡亚琴冰川是克什米尔的中枢位置,主要是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历来印巴都在此地附近驻有重兵,双方多次在此爆发过流血冲突,这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海拔战略对峙高地之一了。
锡亚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22:59:22

谁会造访这死亡之地?要么是最凶残的敌人,要么是最过命的朋友。

2020年带给我们太多震撼,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印度不顾国内疫情失控妄图乱中渔利,在巴基斯坦、尼泊尔、中国等三国边境频挑事端,欲将争议地区纳入囊中。

曾有印度军方人士透露,印度已通过谈论,有意全部拿下印巴双方共同管控的锡亚琴冰川。巴基斯坦闻讯后紧急向锡亚琴冰川增兵,誓要捍卫巴基斯坦在锡亚琴冰川主权。为何印巴都难舍不毛之地锡亚琴冰川呢?

锡亚琴冰川重要的战略位置

锡亚琴冰川是除极地之外最大冰川,有世界第三极之称。锡亚琴冰川地处喀喇昆仑山南段的克什米尔地区,其东端是印控克什米尔,也就是拉达克地区,与我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接壤,是进入我国南疆地区的桥头堡。其西端则是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简单说就是锡亚琴冰川位于巴基斯坦、印度与中国三国交界处,是印巴争议区克什米尔中心位置。

又因锡亚琴冰川背靠喀喇昆仑山脉,是印巴实控线制高点,其北侧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可见无论谁能拥有锡亚琴冰川,站在冰川之巅既可俯瞰大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又可回望我国新疆境内几条战略公路,拥有了战略主导权,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还有最关键一点,锡亚琴冰川融水流入什约克河,然后绕过喀喇昆仑山,汇入贯穿巴基斯坦3000公里的母亲河印度河,可以说锡亚琴冰川为缺水的巴基斯坦送去甘霖,堪称巴基斯坦生命水源地。

印巴觊觎锡亚琴冰川战略位置重要性,巴基斯坦难舍固态水库锡亚琴冰川,印巴自分治时起,双方已为锡亚琴冰川纠葛逾70年。

印巴争夺锡亚琴冰川的战争史

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离前阴谋促成印巴分治,并遗留下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武装冲突,1949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印巴双方签署《卡拉奇协定》,划定印巴对于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却因锡亚琴冰川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而含糊其辞未做明确划分,也为日后持续争端留下隐患。

印巴谈判人员初始,商定了一条以地图坐标值 NJ9842为终点的停战线,却模糊界定这条停战线从NJ9842延伸“向北一直到冰川”,并未明确划分冰川界线,致使巴基斯坦认为锡亚琴冰川就属本国版图,而印度则认为,锡亚琴冰川是向东流向印度的努布拉河的源头,无疑应属于印度。

不过1962年,我国与巴基斯坦界定两国边界延伸到锡亚琴冰川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后,当时印度并未提出异议。

而到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印巴签署《西姆拉条约》时,仍未明确界定锡亚琴冰川归属。

也许当时巴基斯坦未在锡亚琴冰川驻军,尚未引起印度对锡亚琴冰川过度敏感,而真正令印度感到紧张的是,美国地理测绘局制作锡亚琴冰川图片时,竟将其归入了巴基斯坦版图,甚至许多国家还跟风出版美国版本巴基斯坦地图。

这已引起印度强烈不满,可巴基斯坦并未就此点到为止,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冰川旅游业,为许多国家探险队颁发登山许可证,欲形成实际控制锡亚琴冰川局面。

印度偶然发现杂志刊登探险队攀登锡亚琴冰川资讯,生怕巴基斯坦全面掌控锡亚琴冰川,遂决定先下手为强,提出美格朵作战计划,率先抢占锡亚琴冰川。

1984年4月13日,印度准备就绪后,派新购的苏制高原型米-8直升机,将300名士兵空降锡亚琴冰川,顺利占据锡亚拉、比拉方德等最重要的山口。

锡亚拉、比拉方德等山口是锡亚琴冰川之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印度占据险要,迅速建起简易堡垒以及野外机场,后续物资部队源源不断送到。

等印度完成安营扎寨,巴基斯坦才后知后觉欲发起攻击,可一切都晚了,于是巴基斯坦只占得地理位置下行,相对较差的哥央拉山口,巴基斯坦在这一役中落了下风,再想翻盘已难如登天。

锡亚琴冰川长74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印度抢先占据近2/3面积的锡亚琴冰川,巴基斯坦只得缩在一隅仰望印度哨所愤懑不已。

巴基斯坦心有不甘,遂多次向印度发起抢夺锡亚琴冰川战斗,可终未能得手。其中巴基斯坦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就是1999年险些引发印巴全面战争的卡吉尔战争。

1999年,一队巴基斯坦武装分子趁大雪封山,印军后撤之机,强行向前推进十公里,占据了卡吉尔到德拉斯、巴塔利克的制高点,并修建了钢筋水泥碉堡。

等印度发现情况有变时,已到了5月份。印度气急败坏之下,不惜动用空军参战,甚至是否动用核武器已进入考量范围。此战最终在美国压制之下,以巴基斯坦妥协后撤结局。

印巴两国为锡亚琴冰川缠斗了19年,直到2003年双方才达成停火协议。锡亚琴冰川自此进入战争缓和期,可印巴双方谁也不肯后退,遂又开始了云端之巅的军事对峙。

印巴驻守锡亚琴冰川付出惨痛代价

锡亚琴冰川海拔平均5400米,平均气温零下30~50℃。尤其锡亚琴冰川处于降水迎风坡,每年冬季锡亚琴冰川降雪可达10米厚,瞬间旋起的大风时速高达80公里/小时,雪崩随时就会出现。

如此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印巴士兵们已在此坚守36年。印度在锡亚琴冰川建造150多个哨所,大约又有近6000名士兵,而巴基斯坦驻军相应比印军少一些。

印巴士兵们不但要克服高寒缺氧难关,还要随时注意不要被雪崩、冰隙吞噬。士兵们每天出门巡逻,人与人都要隔开距离,然后用绳索相连,走上5米就要停下喘口气。士兵外出不戴手套就是找死,常年零下几十度低温,手只要直接碰到枪管等铁器,就会瞬间被粘住,严重时甚至还要截肢。

如此恶劣环境,印巴士兵别说奔跑作战,能保持生命安全已经不错了。巴基斯坦占领区还有公路运送物资,成本少些。

而印控区域连路都没有只能依靠飞机运输物资,可是锡亚琴冰川海拔之高、狂风之巨,飞行员来往运输也是凶险万分。

后来印度又在冰川下修建一条250公里长的管道,为印军输送煤油等取暖物资。可见印巴双方为维持驻军生活需求真的下了血本,印度每天就需花费100万美元,每年费用已高达4.83亿美元,而巴基斯坦每年则需1.8亿美元。

即便印巴如此烧钱也无法保证士兵安全,因为驻锡亚琴冰川士兵面对的最大风险,已不是敌人的枪炮,而是锡亚琴冰川特有的高寒、空气稀薄缺氧等环境特点。

自锡亚琴冰川冲突爆发之日起,印巴双方到底伤亡多少人?印巴官方未公布数据,可印度为纪念阵亡士兵修建了照片墙,总有几千张之巨。密密麻麻的每张照片背后,就是一条鲜活生命。锡亚琴冰川俨然成为印度驻军的死亡阵地。

总结

锡亚琴冰川犹如插入我国与巴基斯坦之间三角形楔子,凭其无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位置,成为印巴双方必争之地。可是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等各种因素来看,驻守锡亚琴冰川已成印巴双方无法承受之重。

可是印巴双方领导人,为了照顾各自的民族主义情绪,谁也不肯主动退后一步,谁也不肯放弃锡亚琴冰川。可见锡亚琴冰川争端,一天不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就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不过印度想独霸锡亚琴冰川,也是概率几乎为零事件,巴基斯坦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印度野心得逞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