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是个隐忍到极致的人物,他可以窝在宫中二十年而不出去,就为了躲避重狙巴雷特M82A1狙杀;他可以隐藏大宗师实力,用二十年来谋划大东山之局,一击杀之四大宗师的东夷城守护神四顾
很多人喜欢看《庆余年》,因为原著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形象饱满,个性鲜明。这些人物对故事的发展和剧情的衔接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庆帝的后宫中也有不少妃嫔,虽然比不上《甄嬛传》的阵容强大,丰富多彩,却强在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每个女人都有着不同的风情。那么,庆帝最爱谁呢? 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 皇后,事业起步阶段的伴侣
在《庆余年》原著中,皇后是庆帝的原配结发妻子,她管太后叫做“姑母”。也就是说她的身份其实是庆帝的表妹,因为她背后显赫的家族和庞大势力是庆帝事业起步阶段的最佳助力。
庆帝对她究竟有多少感情这很难讲,因为从原文并没有交代叶轻眉和五竹抵达澹州的时候,庆帝和皇后有没有婚约在身。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庆帝和太后的默许下,皇后的父亲自指导和参与对太平别院的血洗。事后,装作不知情的庆帝又让范建亲手砍下了皇后父亲的人头。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让庆帝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事后庆帝还假惺惺说:“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姑且留你一条命”。
其实,阴险的庆帝已经把帐算到了骨头缝里。只要皇后在世一天,叶轻眉的残余势力都不会联想到庆帝才是幕后黑手,随时可以把皇后推出去牺牲。而那些反对叶轻眉的,也会聚拢在皇后周围,方便庆帝再来一次“一勺烩”。皇后所依仗的娘家势力已经被连根拔起,仅剩一个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空架子皇后。皇后在后宫不作妖则已,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庆帝一道旨意就能把“一丈红”赐给她。端的好精明,好算计。
二、 宁才人,保命阶段的伴侣
就像范闲修炼“霸道真气”时遇到的情况一样,庆帝在领军征讨天下的重要时刻也遇到这个几乎是天堑的瓶颈期。那时候的庆帝全身真气乱行,全身僵硬不能动弹。庆帝身边又全是一帮糙汉子、大老爷们,让他们悉心照料病人是相当艰难的一件事情。
幸好,他们抓到了一个东夷城的女俘虏,这个女俘虏就是后来的宁才人。在惊心动魄护送庆帝回京的路上,宁才人逐渐喜欢上了救助她的陈萍萍。陈萍萍是逃亡队伍中的带头大哥,也是大家的主心骨。没有他的带领,大家能不能从危机四伏的险山恶水中逃回来,还是个未知数。陈萍萍对这个大胆豪迈的女俘虏也有点意思,这是一起打天下时的老哥们心照不宣的事实。逃亡的日子虽然凶险万分,在闲暇之余大家挤眉弄眼,善意地开着他们之间的玩笑。
回到了皇宫的庆帝,庆帝依然瘫倒在床上,真气在体内不受控制地到处游走,全身僵硬,手脚无法动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他说自己对东夷城那个武艺高绝的女俘虏产生了感情,他要娶那个女人。更何况,那个女人还怀了自己的孩子。(庆帝当时应该是植物人,她怎么怀孕的?猫腻出来解释一下先,白羽不背这个锅)
在所有人的震惊中,太后态度明确地表示了反对。她的儿子已经安全回来了,至于那个女俘虏,看在她为庆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面子上,就赐她一道白绫吧。可怜红颜多薄命,无情最是帝王家就是整件事情的最好的诠释。
为了这件事叶轻眉亲自去了一趟宫中,没人知道她对太后说了什么,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叶轻眉从此就成了太后口中的“妖女、妖星”,是太后挥之不去的梦魇。宁才人终于入宫了,她生下了庆帝的第一个孩子。
庆帝之所以会娶宁才人
一来是因为这个女人会武艺,在波云诡谲的后宫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二来,掌握了这个女人就可以把陈萍萍变成“大黑狗”,把他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充当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宫外的一切。
三来,这个女人身份特殊,将来征服东夷城,也会用到她的儿子。
三、 淑贵妃、宜贵嫔、梅妃
如果说庆帝对皇后、宁才人的感情利用多于爱情,那么接下来的淑贵妃、宜贵嫔、梅妃三位中必然有一个是庆帝的最爱。
梅妃是最后一个入宫的妃子,入宫时间最短,性格最跳脱,做事也最嚣张,下场也是最凄凉的一位。她对庆帝来说,仅仅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此时京都叛乱已经平息,太子、二皇子已经相继去世,只剩下范闲培植的三皇子,庆帝选她只是为了多一个皇子,多一条选择,自己交出皇位的时间再久上一点而已。庆帝对她的欲,要超过了爱。
淑贵妃是个典型的知识型女性,范闲这样的才子跟她坐而论道都差点应付不过来。她的居所素雅淡然,书意盎然。庆帝娶她时候正是考虑到战争告一段落,治理天下需要文治方面的人才。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庆帝一袭白袍,手握一卷经典诵读的场景其实正是代表着以武立国的庆帝有心推广文治,政策上向文官进行倾斜。从地位上看,淑贵妃的地位要高过宜贵嫔,因为宜贵嫔入宫时间相对较晚,并不能说明庆帝对她们感情的厚薄。
从原著上看,庆帝极少与皇后、妃嫔们出现在同一场景。除了家宴、斥责皇后之外,唯一跟庆帝出现在同一场景内,并且让庆帝流露出些许温存的,只有宜贵嫔一个人而已。在悬空寺的刺杀发生时,所有人都假模假式地挡在庆帝面前,只有范闲选择了救自己面前那个只有8岁的三皇子李承平。这一切落在了身为大宗师庆帝眼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在庆帝的心目中,只有这个表面油滑,实际“质朴”的孩子把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看的很重。不虚伪、不矫情、不掩饰是庆帝喜欢范闲的主要原因,(范闲演技了得)宜贵嫔身上也有同样的特质。
精明了一辈子的庆帝最喜欢的就是没有什么心机的傻白甜,宜贵嫔这种真性情的女子,完全符合庆帝的要求。庆帝召见范闲时,就出现在宜贵嫔的寝宫。
作者还怕我们看不懂,特意这样写道:宜贵嫔之所以受宠,就是因为至少在表面上,她不会隐藏什么心思,高兴的时候就高兴,此时听着陛下揶揄,也不慌张。
由此可见,此时此刻的宜贵嫔才是庆帝最爱的女人。从后宫中的女人可以看得出,因为时期的不同,庆帝每时每刻的期盼也不相同。早期庆帝需要皇后带来的事业扶持,宁才人带来的安全感,中期需要淑贵妃的文才,晚期需要宜贵嫔、梅妃带来的继承人,后宫既是皇帝的个人需要,也是国家和时代的需求。一旦这个时期过后皇帝不需要这些了,这些美丽的女子就会被关在深宫中慢慢凋谢。这就是封建社会看似风光的后宫怪圈,只要进去,再也无法逃离。
白羽点评: 易中天曾经说过:在英雄传奇中,有的只是刀光剑影,血迹人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全无半点浪漫温馨。所以,《红楼梦》通篇说爱情,却一个英雄也不见;《水浒传》遍地是英雄,又半点爱情也难寻。那么在庆帝的爱情传奇中,究竟谁才是他的最爱呢?恐怕,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