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文轩阁】想到两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有人视我象根草,有人待我像个宝”。
1、人才流动很正常。人追求更好的待遇,更优的工作环境,追求更高的价值,这是不
看到这个题目,【文轩阁】想到两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有人视我象根草,有人待我像个宝”。
1、人才流动很正常。人追求更好的待遇,更优的工作环境,追求更高的价值,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以前,事业编制会束缚住人的手脚,而今,当教师进入社保,这种障碍完全打破,人才流动频繁些很正常。
2、私立走强,公立衰弱是大趋势。私立学校教公立有几个明显的优势。人事关系简单,质量成绩是根本,多做事多拿钱,制度严明,越是干的好,待遇就越高,优胜劣汰,很少怨言,不存在乌烟瘴气。杂七杂八的检查少、应付少、其他杂事更少,领导老师心气顺,能专心教育教学。财务自主,工作奖励力度大,待遇灵活性高,能激励人。正因为有上述优势,注定私立学校会走强。笔者本地有三所私立初中,小学成绩好一点的几乎都进了私立就读,分数控制的相当严,一般的成绩很难进。
3、私立学校教育生态比较好。私立学校学生齐整,家长素质相对较高,不容易发生纠纷。越是愿意花钱到私立学校的,家长往往素质比较高,对教育也更重视。而越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两极分化越严重,家长素质越低,蛮不讲理的比例更大,领导老师时不时会受冤枉气。
因而,笔者觉得骨干老师是愿意到私立学校任教的。待遇优厚,环境也好,学生还好教一些。
问题是,这样在公办学校里吸血,会造成教师人心浮动,导致某些公办学校工作上的困难。学校到上级部门喊困难,部门就会出面干预。
要我说,长们,算了吧,别强人所难了,人家教师一生清苦,好不容易有地方这样重视老师了,不要阻碍别人进步嘛。至于暂时造成的困难,想办法克服吧,那么多年,学校克服的困难还少吗?
但我也有隐隐的担心,如此下去,当骨干老师都走了的时候,学生会去向哪里?喊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均衡成果在哪里?教育均衡难道就留下一栋栋光鲜的人去楼空的房子吗?很忧心!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