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夷陵之战昭烈帝赢了,历史的走向又会如何?

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我的观点是,夷陵之战胜与败都无关紧要。胜利也好,失败也罢。三国依旧是三国,胜利后的蜀汉,荆州也不会失而复得,孙权怕的是联盟解体,而不是在乎蜀汉的强大,所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5 03:10:50

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我的观点是,夷陵之战胜与败都无关紧要。胜利也好,失败也罢。三国依旧是三国,胜利后的蜀汉,荆州也不会失而复得,孙权怕的是联盟解体,而不是在乎蜀汉的强大,所以孙权是愧疚的,他也仅仅是想拿回荆州,而非要关羽的性命。这是触犯到刘备底线的事情。然而事情已经发生,后悔也是枉然。

夷陵之战的结果,不会改变三国的状态,孙权的示弱,也仅仅是让刘备这个老小子,出口恶气,气可以消,但底线不会破。三国最终依旧是三国鼎立,除非刘备选择与孙权同归于尽。作为成熟的政治家,这种概率是不会出现的,但是最令刘备伤心的是,明明在输出的位置,却被一个辅助打残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

说夷陵之战,就不得说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好像有一句歇后语“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荆州是十分重要的,它北拒汉陔,历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而且为整个蜀汉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刘备从西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割荆、益二州,外联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因为的“关羽大意”导致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蜀汉大业终于无法完成。

(公元221—222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而向东吴展开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时期吴国和蜀国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刘备统精兵七十五万 伐吴(实际上蜀汉约四万多人,东吴约五万多人) 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东吴采用火攻的方式,火烧蜀汉连营七百里。(222年)八月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蜀汉的惨败使蜀汉永远失去荆州,正因为失荆州而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猇亭濒临长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因猇亭之战而出名。刘备移寨山林,东吴以火攻之,连破四十余营。猇亭之败,令蜀汉元气大伤。汉中争夺战后,曹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从川北打开魏蜀对峙的僵局。机动兵力占优势的蜀军可以从东西两面夹击曹魏。正如“隆中对”所说(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所以,刘备攻吴,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打。从战略全局看,荆州对蜀汉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荆州,蜀国只有益州一隅之地,更显的国小民寡。

如果取胜后果如何?

其实蜀汉的转折点不在夷陵之战,而在于荆州,夷陵就算战胜了,也不过是再次和孙权来争夺荆州。但是孙权也不会轻易放弃荆州。

因为得到荆州的蜀汉太强大了,这不符合联盟的本意。我们不能站在立场方,来看待刘备和孙吴之战。

荆州三郡外加两川之地,蜀国国土面积已不下于曹操治下的四州之地,荆州益州天下最富饶的两州虽然蜀国只得了三郡,你们想想如果荆州不失,蜀汉在平定了南中三郡和交州一郡,那其国土就差不多是魏国国土的四分之三左右了,不要跟我说蜀国不会攻交州,在蜀汉建国后,蜀汉就设了交州刺史这个官了,所以说东吴必须夺荆州,不然等待的孙权后果的绝对是灭国。所以荆州的争夺是必然的。

而就算是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依旧是争夺荆州要地。然而最后鉴于北方曹操的压力,依旧是会选择三国鼎立的态势。夷陵之战的后果仅仅是力量对等方面,由之前的刘强孙弱,成了孙强刘弱。但是面对曹操依旧是压力山大。

结束语

无论胜与败,联合抗曹的策略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荆州不失,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许实现的可能。然而荆州的丢失,彻底丢失了实现的可能。但是福祸相依,荆州的失利,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蜀汉再也没有了东方的后患,不然荆州就会成为三国的主战场,蜀汉能否承受住后期的消耗,就成了一个未知数。

夷陵之战胜与败唯一的意义,刘备这个老人,发脾气的时候闪到了老腰。意义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三国依旧,鼎立之势依旧,不会因为这个而发生任何改变。

ENT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欢迎评论,更多精彩请关注@小蜗窥文史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