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乎官方以持续发布不善言论,抱团攻击他人为由,对其用户名为“蛏子圣子”在内的7名用户处以永久封禁的处理。
实际上在几天前,知乎用户“灰机”曾因为发布“联想对华为断供
近日,知乎官方以持续发布不善言论,抱团攻击他人为由,对其用户名为“蛏子圣子”在内的7名用户处以永久封禁的处理。
实际上在几天前,知乎用户“灰机”曾因为发布“联想对华为断供”的谣言,被处罚7天禁言。因此,这两件事引发了其他用户的质疑,不管怎么看,发布谣言比起攻击他人都要严重得多。
之后,随之而起打的是“知乎价值观崩塌”的言论。与此同时,为了商业化,正在尝试从知识社区转型普惠内容服务平台的知乎,也被老用户谴责越来越不专业,曾经张贴的高标准以及精英的标签也愈发模糊不明。
知乎于2013年3月向公众开放注册;在2014年初,注册用户已经由原本的40万涨到了400万。截至2019年1月为止,知乎的用户数量突破2.2亿,累计超过1.3亿个回答。
然而,随着内容创业以及知识付费热潮的到来,知乎不再满足于服务小众群体并在2018年宣布转型战略。彼时,知乎的用户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户群体下沉至二三线城市。
从商业模式的层面看,知乎想建立永动机式的未来,但是对于一个知识文化性的平台来说,内容才是其根本动力,因此,知乎的盈利之路似乎还很漫长。
知乎的初衷是让那些最有含金量的个人经验以及见解能够进入封闭的社群中,并且可以一对一的分享。
然而其问题以及回答的质量下降,导致用户的水平普遍下滑,所以社交机制对高低质量的回答开始判断失误,社交蒸发冷却效应导致了平台被不懂装懂的小白侵占。
抛开问题来看,知乎若想要完成“自我革命”,根源还是要从熟悉的方面来下手。
知乎的决定权取决于用户在某个领域的长期分享以及获得相对应领域其他专业用户的认可。在早期这是一个能够让内容远离杂音的很好的运营方式。因此早期的用户也更容易被官方所注意到。
然而长期以来,知乎的邮件推荐、应用推送等为用户带去的内容也都是运营团队的人工决定的。这批早期就聚集在知乎的全体大部分只能代表知乎团体所能接触到的人,他们在一些领域内自然有不错的简介,但是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很小的范围。
实际上,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增,大量的人工干预其实已经不适用于知乎的运营规模。除此之外,其他涉及到变现的新功能也是通过人来挑选的。从这一点来看,对于用户碎片化知识的获取方式以及输出,知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过,知乎想要实现真正的盈利,它自身的变革之路并不简单。
其实知乎虽然一直在探索不同的产品形态,但是从目前来看,其主要的变现渠道还是广告。
知乎副总裁、知乎大学事业部负责人张荣乐曾表示,“在商业化阶段,知乎大学现在没有承担业绩压力或者是变现诉求,现在知乎整体的商业化还是广告。”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