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两个谋士荀彧和许攸,有人说他俩一个为名,一个为利,为何落个悲惨的下场?

对于类似于题主这个问题,我曾做过回答,恐怕不止一两次。我不想再啰哩啰嗦去讲述哥俩突出的个人业绩以及被杀的过程。因为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对于这些事,说得都差不多,就是一些细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9 07:26:22

荀彧是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早起统一北方,基本上是荀彧的战略方针,并多次根据形式做出战略更改,得到曹操的信任个赞许。

包括“迎奉天子”,“深恨固本以制天下”,平吕布兖州之乱,坚持官渡对峙袁绍等重大策略,多是荀彧的主意。而且,荀彧竭力给曹操推荐人才,像荀攸,钟繇,郭嘉等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曹操信任荀彧,称荀彧为“我之子房”,使他常年官做“尚书令”。

荀彧尽管很忠心于曹操,但是他始终认为曹操是汉臣,他也是忠实的汉臣。他根深蒂固的封建忠君思想,多数知识分子都是一样的。所以,曹操后来要进爵王位时,荀彧为代表的谋士极力反对。曹操因此而不高兴,让其去安徽寿春慰劳军兵,后病逝于寿春。

许攸与荀彧相比,只能算是一个谋士,或是一个投机者。

许攸年轻时与曹操袁绍交好。后来投了袁绍,是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但是其爱财。官渡之战时,给袁绍出计谋,袁绍不听。正好家里人因犯罪被抓紧了监狱。许攸一气之下投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的鞋子都没穿跑出来迎接。许攸马上献计给曹操,让其火烧乌巢。曹操亲自带军火烧乌巢,使袁绍没了粮草。袁绍人心惶惶而官渡失败。

许攸因有功,又与曹操是老关系,于是经常喊曹操小名“阿瞒”,曹操总是一笑而过。

后来攻打冀州,许攸献计又立大功,便更是张扬傲慢起来。与曹操进城,直呼“阿瞒”没有我安能进城乎?曹操不语。后许攸遇到许褚巡逻,依然傲慢得说“没有我安能在此乎?”,许褚大怒一刀斩了许攸。

许攸之死咎由自取,一个打工者,功劳再大,也只是个打工者,不可与领导走的太近了,不可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