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小说中田小娥的戏份不是最多的,为什么在电视剧电影中成了主线?

《白鹿原》这部电影是以田小娥的一段恋情做为故事主线的,这是最为恶俗的一点。我也就纳闷了,除了赚人眼球,还能有什么原因让导演把一部史诗巨著改编成了一部爱情片。电影一开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5:54:24

如果对比原著与电视剧版进行比较大致能看出,不同主要聚集在电视剧作为舆论导向,有价值观传递的作用与小说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有着些许不同。因此在电视剧改变中主要是将小说中封建迷信等社会陋习去除,因此对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进行了修改。

首先看小说背景修改,主要是去除了封建迷信以及种植鸦片等违法情节。在小说中有一章详细描绘了白嘉轩与娶得前六任老婆因各种原因去世,以及他父亲去世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与社会陋习色彩,在电视剧中这段被删减。在白嘉轩父亲白秉德老汉去世后,白嘉轩在大雪中发现灵草,在其姐夫世外高人朱先生的指引下,知道那是寓意大吉的白鹿遂以好地换地,给他父亲挪坟于此,在电视剧中改为朱先生告知此地有水脉,减少了许多封建迷信色彩。以及白嘉轩第七任妻子仙草,在书中是白家山里中药材收购生意的掌柜吴长贵家五女儿,吴长贵知恩图报,所以把女儿许配给已经死了六房老婆的嘉轩。白嘉轩在岳父处获得罂粟种植鸦片,出售鸦片获利,购买回原来得到土地,在当时关西地区的确有大面积种植鸦片的情况。在电视剧中仙草改为是白嘉轩以一车粮食换来的穷苦人家的孩子。

再看人物上的修改,电视剧对白嘉轩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优化,将白嘉轩塑造成完美的人设没有缺点,办事公正。而在小说中白嘉轩是好人但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缺点,也有做过的损人利己的事。用小说中白嘉轩自己常对人说的话:“说话就不应被人说,怕人听见的话就不当说”,他自己一辈子也做了一件背人的事,就是他故意换走鹿家的白鹿所在的风水宝地。他种植鸦片,他在“闹农”时胆怯让鹿三前去,他在祠堂严惩田小娥以保住族长面子,这些反映了他是一个普通的好人,并不是电视剧中那个比他腰板还正的完美人设。

电视剧对田小娥的形象也进行了修改,在小说中田小娥体现的更多的是她主动勾人的一面,她勾引黑娃,为了生计与鹿子霖为伍,为了报复白嘉轩在祠堂上惩罚她去勾引白嘉轩一直器重的大儿子。而在电视剧中田小娥的这些动作都是被迫的,被殴打所以求助田娃,被鹿子霖胁迫并被威胁去勾引白孝文,这些也是对于田小娥这一女性角色的改编。

总之原著和电视剧版的《白鹿原》各有特色,一部是文学经典,一部是演员阵容强大的优秀作品,都值得大家去看一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