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答友们的回答,我的观点有可能相反。但我是姜粉、窦粉和圆桌粉,回答个人感情色彩难以避免。有不同观点还请包容。
1、姜文在第一集还有些抵触感,我想他是不愿意直接把自
看了一下答友们的回答,我的观点有可能相反。但我是姜粉、窦粉和圆桌粉,回答个人感情色彩难以避免。有不同观点还请包容。
1、姜文在第一集还有些抵触感,我想他是不愿意直接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大众评判的人,他更愿意通过电影的隐喻来表达他自己。但姜文的内心还是有很强烈的表达欲的,在他的《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中对人性、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隐喻很有深度。所以到了第二集就明显聊开了,他们再上个火锅、来瓶二锅头,就更带感了。我这不是讽刺,一个谈话的最高境界就上如此,大家忘记了镜头、忘记了节目,就是几个同道中人的交流与感概。所以,这集节目挖掘出了姜文很多很内心的东西。我觉得他要是写书,出本杂谈,一定很棒。
2、在看圆桌前,我看了姜文在《聚焦》的访谈。客客气气,状态轻松,但就是平平常常的有问有答。表面上看,这集他们总在抢话、打断对方,没有那么多礼数周全。细想一下,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大家都在急于要表达,是key到了那个共鸣或争议的闪光点,这样才是毫无保留的状态。抛开聊的内容来说,这一状态就是high了,难得看到这么热烈的场景了。这集我看了两遍。
3、锵迷都知道,没有窦文涛就没有锵锵,换个主持人就没戏。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窦文涛的智慧在于,他深知主持人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当嘉宾是辆火车,需要轨道的时候,他就当嘉宾的轨道,引导话题的方向。但是当嘉宾是姜文这样的野马的时候,他就甘当草原,任其驰骋发挥,哪怕有时有点尴尬。他明白,无论是轨道也好,草原也罢,最重要的还是,不能成为焦点,嘉宾才是主角和焦点。所以,窦文涛始终是《锵锵》和《圆桌》的魅力所在。
4、窦文涛很聪明地在节目里展示了一个细节,就是姜文在深夜把自己的穿球衣的自拍照分享给窦。一个像姜文这种爱谁谁的个性,能分享生活中的快乐的人,足以说明他俩的关系。这个细节解释了他们的互怼完全没有什么恶意,就是在朋友面前的自由与放肆而已。
但这都不是我想聊的,我更想聊的是姜文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很精彩:
姜文在《聚焦》讲了一个关于两个聋子过桥的故事。
一个聋子老头扛着杆子远远走来,他朝这边这个聋子打招呼,喊:唉,怎么着,钓鱼去呀?
这边聋子不可能听见,但他想,我不能让他觉得我聋,我得让他觉得我能听见他的话。所以这边的聋子说:不是,我钓鱼去。
那边的聋子也没听见他说什么,但他也想着我可不能让他觉得我听不见,结果他回答:唉,我还以为你钓鱼去呢。
两个聋子的对话没意思,但对话底下隐藏的对人的理解很有意思。所以姜文的野心不在于讲一个多么好听的故事,而是他在表达他的脑子里面想的东西,一些认知和理解,故事和电影只是一个载体。所以,你把电影看作是娱乐、解闷,带着一个看好故事的预期坐在《一步之遥》等电影的屏幕前面时,你去就是一个误解,那就是为什么看不懂了吧。
从孟广美说想看《一步之遥》但找不到人陪,说朋友说听人说看不懂。姜文:他们那么容易听人家的?姜文:我原来不知道听人说这么重要,我说不会听别人说这个东西该不该去,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听人家说。马未都:对,中国人的盲从性特别重,一种盲从文化,容易听别人说。
从这几句话就看得出来,姜文是很自由、很包容的一个人,他不像马未都一样带着一个智慧的优越感去说盲从这件事。其实他在《让子弹飞》就明白盲从的力量,张麻子最后一局完败黄四爷就是利用的中国老百姓的盲从的特点。
其实他看得特别清楚,但他不在意是否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这回事。所以,票房也不在意,票房是个什么东西,是当下的老百姓看不懂而已。而经典是拍给从现在开始往后很多很多年的人看的,他自信他的东西能成为经典。所以当窦问道如何看待电影的劣币驱逐良币,他的回答很妙,他说现在大家看不明白那是因为他们(观众)还年轻,等再过几十年他们会说姜文(的电影)对得起我。
其实,我觉得大众跟姜文电影的距离,或者说矛盾的地方不是理解不理解这回事。而是在对电影的态度上,大众把电影当成娱乐方式,消遣化了,不那么当回事。而姜文、马未都他们对于电影是很当回事的,心情是毕恭毕敬,唯有讲究才对得起电影的。
这才是真正的距离吧。
在话题跳到情商的问题上时,我觉得情商也说得烂了。这似乎是个好词,我的理解是情商就说善于审时度势和处关系嘛。借余世存的话来注释: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尤其善于利用体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姜文的回答更生动,就是跟身边一群人织一毛背心嘛,那就得委屈着才行。那我就不织这件背心了,我另外找一帮人去织我自己的背心。高人就更彻底了,那就不织了,到山里边一个人呆着去了。
他看到事情的本质,许多的情商,其实都用在一个利上。又或者说,情商就为了利而存在的。很多伟大的人物不仅情商不高,还被视为有精神疾病。他们成天琢磨着处理关系,那他们还有那个心思去创造创作么?
姜文自个成立个工作室,别人拉他入伙他不干,别人拉他上市他也不干。就拍电影,特别的简简单单。
20多年拍六部电影,还一部禁了,几部赔了。孟广美问马未都:那他怎么活呀?姜文说:我觉得我特有钱。他也特别豪气,《让子弹飞》赚了,投资商高兴,要给他一红包,他不乐意,转手给老板一个800万的红包。
窦坏坏地问:你看身边的导演都挣那么多你就不眼红?他说得干脆:我都不认识,全不认识。我特别艳羡姜文这样的内心,简单,纯粹,满足即富有,不为外界所干扰,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也不怕脱离外界成为一座孤岛。这样的内心,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