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产品优化到无障碍的程度需要多大成本?没有人拆分出来做过精准衡量,它应当天然地存在于整个产品的研发流程中。王孟琦认为,这与产品体量、框架、开发者对无障碍的了解以
把一个产品优化到无障碍的程度需要多大成本?没有人拆分出来做过精准衡量,它应当天然地存在于整个产品的研发流程中。王孟琦认为,这与产品体量、框架、开发者对无障碍的了解以及发布新版本的节奏有关,但总体上不会太高。
作为国内首批支持无障碍的App,手机QQ陆续推出OCR图片文字提取功能、QQ表情读取、声纹加好友等功能,实现2425个无障碍特性。QQ技术负责人黄俊洪说,QQ做无障碍没有KPI指标,也不是慈善事业,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他们并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无障碍功能研发团队,很多无障碍化的工作、功能和标准,在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就已经贯穿其中,验收阶段再请视障人士和研究会测试,协助改进。
从“可选”到“必选”的等待之路
研究会处于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夹心层,两年前,视障用户曾因无障碍体验变差集体发声。
王孟琦理解用户的感受,互联网产品是刚需,他们急切希望今天反馈,明天就能修复好。但无障碍优化是有过程的,需要排期,尤其对于很多企业,无障碍只是一个“可选项”,优先级并不高,当用户得不到及时回应,或是赶在软件大改版时“刚好”优化,界面天翻地覆的变更,用户一下子适应不了,这才引发了不满情绪。
研究会秘书长杨骅说,研究会和企业正在一步步解决困难。很多产品不知道自己的用户中有视障者,研究会负责普及、告知;企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有时好心办坏事,产品改造得不符合需求,反而做了无用功,研究会就帮助提供技术方案。
15年前,要开办一场无障碍的论坛,影响力还很低,得靠残联的工作人员一对一、点对点地邀请嘉宾。吕世明说,当时的情景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被忽视。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
信息无障碍建设一直被推着向前。杨骅认为,有了政府、企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近几年的信息无障碍发展很迅速,但总体来说还是太少。她希望组织高校的相关专业来研究更多无障碍领域的课题,让未来的开发者们能尽早接触。
障碍人士群体也一直期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保障他们平等使用互联网的权利。杨骅介绍,在无障碍领域,可供参考的有国际上的W3C标准,IOS和安卓也都有无障碍指南,这些都是推荐性的,约束力不是很强。
如果无法让障碍人士享受到互联网的成果,那么技术的进步只能加大鸿沟。王孟琦说,理想的信息无障碍是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任何人很顺畅地使用。这不光指视障人士,还包括暂时遭遇障碍的普通人。在许多不方便看与听的场景中,每个人都可能正经历着“障碍时刻”。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