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让财经问题变简单,也努力让自己分享的内容有趣、有料、有干货。我们每日更新,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交流。”
营商环境是个大话题,值得分享。我想从两个方面分享一下自
对一家企业来说,营商环境的好坏,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看该地区辐射面。有经验的商家宁可选择租金昂贵客流量大的商铺,而不是便宜客流稀少的,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生意无疑辐射面最大,可以辐射全国。上海则在长三角地区一片富裕的省份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深圳则主要辐射珠三角,也靠电子产品辐射全国,这三者对外贸有着不同特点的影响能力。
其次看该地区商业成本可预见性。在许多地方,一张A4纸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而跨国A4纸的成本很难估算。这个指标也可以称为“地方廉洁指数”。一个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不但可以让企业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
北京作为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目前的环境下,在这三个地区廉洁指数只能垫底。上海作为曾经全国的工商业中心,这些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仍然无法和年轻的深圳比较。要知道由于租金高涨,去年包括华为在内的许多企业搬离深圳,今年却有不少回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圳透明高效的行政工作。
其他当然还有一些因素,譬如人工成本交通便利等,只是这三个城市都差不多,不必在这里比较。
其实,有道是“南橘北枳”,从上面我们还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城市企业的主流特质:“北京作为权力高度集中的城市,不但集中了全国各部委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也集中了几乎所有大型央企的管理总部和跨国公司的总部。只要搞掂其中一个单位,就可以拿到巨大的订单。所以北京的企业信奉的是权力?至于企业宣扬的诚信,北京的企业最多在嘴里过一道,实际上是不放在心里的!”
上海作为老牌工商业基地,号称“东方明珠”,曾在我国外贸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虽然开放延后了,但是不影响它与海外的紧密联系。许多跨国公司都把上海作为大陆总部。许多光鲜的企业和许多光鲜的人背后都有海外公司的背影。上海人信奉外企。权力对他们的影响略小。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也是“世界工厂”的“主车间”,直面国际竞争。这里的企业信奉的是产品和诚信,这两者缺位,权力帮不了他们,外企也会离他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