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河南人和陕西人是有积怨纠葛的。
有人说,是1926年河南镇嵩军围困西安城造成了两地的积怨。
1926年河南镇嵩军的这次围城,的确是西安人的一段血泪史。
这一年四月,刘镇华
河南西部洛阳、三门峡一带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农民生存不易 。清末,官府、豪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一些暴民聚集起来,干着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勾当,当地人称为“刀客”。
武昌起义后,王天纵整合刀客,率千余众攻打洛阳,反对清廷。失利后回军陕西,与张钫的秦陇复汉东征军合兵,改称秦陇豫东征军,亦称陕军,以张为帅。
1912年2月,清帝逊位,民国政府缩编各省军队,将以王天纵为首的河南绿林军从陕军序列析出,驻守河南嵩山一带,其时河南都督为张镇芳,故起名“镇嵩军”。因王天纵调离,刘镇华为镇嵩军统领,辖三标一营,计3000余人,驻扎豫西22个县。
1925年10月,吴佩孚东山再起,自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任命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对抗广州国民政府。刘招兵买马,先后歼灭国民第二军岳维峻残部、陕西督军李虎臣和国民第二军第三师田玉洁部,声名大振,很快扩编军队至8个师及直属队、特种兵约10万人,并于1926年4月围攻、围困西安。李虎臣联合杨虎城“二虎守长安”长达8个月,城内军民因战争、伤病、冻馁死亡达4~5万之众。同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进军陕西;城内守军于11月27日凿开安定门以北一段城墙,与冯玉祥内外夹击,击溃镇嵩军。
西安城围解后,将城内大部分尸体葬于今西五路,并修园纪念,命名为“革命公园”;在凿开之城墙处修建城门,命名为“玉祥门”。
镇嵩军为收编刀客、地痞、恶棍组成,军纪涣散,但战斗力强悍。围攻西安失利后,被冯玉祥收编为西北军,中原大战后,其主力又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路军,后又改为15军,抗战中参加过太原会战、中条山战役、豫中会战、鄂北战役等,表现英勇。解放战争中被打散。
镇嵩军之所以在陕西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小说《白鹿原》,更重要的在于革命公园、玉祥门的历史渊源中少不了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