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崛起之路始于一场逃亡。
1888年,张父被人打死,时年13岁的张作霖一怒之下和二哥张作孚扛着一条枪去报仇。
不过,他们到了仇人家中后,没有打死仇人,反倒打死了一个老太婆,一
张作霖的英雄事业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从这位乱世英雄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的是“伯乐”。
当时这位贫困的青年农民投奔到了爱国将领宋庆的麾下,成为毅军(宋庆曾授勋为毅勇巴图鲁,故其部号毅军——顺便说一句,当时曹锟也在毅军效力)的一名普通士兵。虽然一度升至哨长,但由于并没有突出的战绩,在战争结束之后便退役回乡了。
庚子国变,天下大乱,而关外更由于日本、俄罗斯的渗透导致流寇四起,人人自危。为了保卫家园,百姓们往往就会自己出钱出粮,招募本地丁壮组成民团巡防,称这种民团为当时统称为保险队,也就是关内的团练。当时张作霖的岳父赵占元和乡绅李龙石牵头成立了赵家庙保险队,而作为曾经做过基层军官的张作霖自然而然被推举为保险队长。从此张作霖才真正的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
因为张作霖当过军官,见识过真正的战争,所以甚至一个军事组织要想长久的维持下去就必须有严明的纪律。所以赵家庙保安队在附近乡民当中口碑极好,并很快就将联防区域扩大到周边的村寨,比如中安堡。由此可知,有人说张作霖是土匪的说法明显缺乏依据。因为保险队是由赵家庙百姓养活,按各人拥有土地的面积摊派,这显然是雇佣关系不是土匪掠夺方式。而且当人马越来越大以后,张作霖还要向新民银行贷款,并被商会会长姜雨田逼债。土匪是以掠夺为生的流寇,是不会用债务这种概念的,而保安队是一个合法的民间组织,被债主追讨债务却是天经地义。
张作霖,字雨亭。
光绪二十七年,另一路保险队首领张景惠率领麾下兄弟与张作霖的保险队合并,由此张作霖势力更加壮大。同年总巡长冯德麟和办理南路辽河两岸招抚局衙门给张作霖颁发了官方执照,表明官方正式的承认了张作霖的保险队。 而日后奉军元老、张氏重臣,如汤玉麟和张作相 (注意,这二人以前有落草为寇的黑历史,日后张作霖被污蔑为胡子与麾下弟兄有的出身不好也有关系)等人也纷纷入伙投奔。
此后张作霖平步青云,光绪二十八年,被奉天府兵备道张锡銮任命为马帮帮带(骑警队长),三年后积功升为统带;光绪三十三年升为奉天巡防营右路统领; 光绪三十三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因张作霖剿匪有功,将其从提拔为奉天巡防营右路统领。辛亥事起,潜伏在东北的革命党人试图造反,又是赵尔巽令张作霖镇压了军中正在酝酿的哗变。事后赵尔巽在奏折中盛赞张作霖:
“该统领不动声色,连毙三凶,实足以快人心而彰显戮。”
朝廷因此破格升赏,任张作霖为“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并将其所部改为第二十四镇,由张作霖任统制,不久又兼任巡防营务处总办,麾下弟兄们也都有封赏,从此张作霖正式成为一路诸侯。因为这种知遇之恩,张作霖一直将赵尔巽尊为前辈、恩师,后来赵尔巽任清史馆总裁,在编俢《清史稿》时缺乏经费,得知恩师难处的张作霖立刻提供了巨额捐款。所以日后张学良曾回忆道:
“我父亲没有怕的人,他就怕赵尔巽,就赵尔巽能说他。”
赵尔巽,字公镶,镶蓝旗汉军。为晚清名臣,因德高望重,洪宪称制时为嵩山四友之一。
赵尔巽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