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方方日记了吗?

好像没见官方的回应。
这个话题,毕竟敏感,属于社会话题,一般是不允许自媒体评论的。也难怪,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回答人数,是零。
曾经读过方方的小说 ,还是充满正能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7:20:09

好像没见官方的回应。

这个话题,毕竟敏感,属于社会话题,一般是不允许自媒体评论的。也难怪,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回答人数,是零。

曾经读过方方的小说 ,还是充满正能量的,一篇《大篷车上》,写出了年轻人的迷茫与追求。屠夫,电喇叭,搬运工,几个普通工作的小伙子,刻画的栩栩如生。

方方日记,让人诟病的就是,只写了困难和灾难,却没有写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部分内容,会写医院里没有空床位,病人只能躺在走廊的地上,那种情景,让人泪目。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应测尽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宁可床等人,不能人等床,却涉及的很少。

部分内容有:“我一个医生朋友(或殡仪馆熟人)告诉我,又死了多少人,又有很多家庭失去亲人”,但是更多的医生朋友冒着危险插管救人,想尽一切办法探索有效诊疗手段,从俯卧位更有利于病患,到风闻瑞德西韦可能有效而火线上临床试验这些积极的作为,却很少涉及。

部分内容有,“两口子面临断药风险,只能自救,却苦于医疗物质的匮乏”,但其实药店从总库调货,又给续上了,而且开通网络问诊平台,为疫区提供求医问药服务这些后续的工作,却很少涉及。

部分内容,写“物质匮乏,生活无着,购物困难”,但小区业主自发搭建团购群,拉菜贩子进群,绞尽脑汁谋物流,保供应,一直撑到形势好转。爱心肉,爱心菜,爱心鱼,爱心水果,爱心鸡蛋等援助到位这些变化,却很少涉及。

部分内容,“无助的人在阳台上敲锣,暴露小区普查不彻底,”,但社区自查自纠,转变工作作风,深抓细节,指挥部陆续开通专门针对其他病患(如尿毒症等)的医院,这些后续的工作,却很少涉及。

当然,毕竟是一个日记,记录了武汉抗疫的日子,让大家看到了武汉的艰辛与付出。

有人说,日记就是日记,只看到了当时,很多后来的改善,并没有跟踪报道。

或许,日记的初衷是鞭策。

但是,有些有想法的、黑暗的人,断章取义了,让许多工作,很被动。

或许,并不是日记的初衷。

毕竟,方方,也是体制内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