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差别非常的小,“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这四个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祇、祗、衹、袛四字
“祇、祗、衹、袛”四个字,你认得几个?可知道其中含义否?
这四个字彼此之间不过差了一点点,但其意义和读音就大不相同。正应了那句老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废话不多说,咱们来仔细看看这哥们儿四个都是干啥的。
1.祇
读音: qí
常用的词:神祇
意义:地神,神明。
从它的偏旁部首来说,这是个示字旁【礻】,而小学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这个偏旁的字,和祭祀,神仙等相关。
看组词这一说,“神祇”这两个字估计现在用输入法都不太能直接敲出来,不少白字先生直接念成了“神di”。“神祇”二字,最开始是指地神。古人曾经把神明,根据身份进行了细化化:天神叫灵,地神叫祇,人神叫鬼。不过后来都泛指神明了。古代神话里各种各样的神仙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西游记》里把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那一回目里,就有如下描写:
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佛语中有“祇树有缘”的说法。据说释迦牟尼当年在印度传教时,有两大精舍,一处叫竹园,一处就是祗树园,也叫祗园。所以这个词语表示和佛法有缘。
这个读音记住了吧?嘿嘿,别忙,还有俩。
汉字中多音字有很多,有时候还不止俩读音。这个字就是这样的。
如果读作zhī,那么和它的兄弟“祗”的意义相同,表示尊敬的意思。所以关于“祇树”也写作“祗树”唐代白乐天曾写过一首诗,就有“香刹看未远,祗园入渐深”两句,所以这祗园在当时也是泛指佛寺的意思。
而如果读作zhǐ,那么和“只”的意思是相通的,如今也把它称作“只”的繁体字之一。为什么说是其中之一呢?因为“只”的繁体字有两个:衹、隻。
虽然读音有多个,但个人觉得只有第一经常使用,后面的只做了解即可。
2.祗
既然方才提到了它,那么毫无疑问,接下来就说它了。
读音: zhī
常用的词:祗顺,虔祗
意义:尊敬,恭敬。
这个字比方才的“祇”下面多了一个点儿,其实也比较好记。刚才咱们不是说示字旁【礻】的字跟神有关吗,这个字也不例外,而且还比上面那个“祇”多一点,什么意思呢?
拜神的时候肯定缺不了尊敬,而且有时候为了表示虔诚,是不是不能空着手去祭拜,得带点什么吧。
别笑,我说真的。
早在青铜时代,人们会把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叫钟鼎文,也叫做“金文”,顾名思义,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体。这种文字的古老程度虽然赶不上甲骨文,但排行老二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从金文的字体结构和型形状上,也大体可以看得出当年老祖宗造这个字的用意。
所以从金文上看,这个字的造型,有点像一个人郑重其事地把酒浇在地上,对神明表示敬意。
《说文解字》里明确地写过:祗,祗敬也。
《左传》上也曾有“父不慈,子不祗。”的说法,意思就是父亲不慈祥,那么儿子就根本不会尊敬他。
3.衹
读音: zhǐ
常用的词:衹衼
意义:桔黄色的丝织品。
小学语文老师肯定还有一句名言,那就是“衣字旁的字,都跟衣服有关”。这个衹字也不例外。
衹衼所指的,正是和僧尼所穿的法衣。
4.袛
读音: dī
常用的词:袛裯
意义:短衣。
袛裯的意思,便是贴身的短衣,也叫襜褕,有人说就是直裾单衣。
巧记
要说这四个字,根据偏旁部首来记,其实也不难。难的是如何记住记住它们的读音,毕竟有些字有不止一个读音。其实汉字读音,特别是这种有多个读音,但生活里却并不常见的,记住其中一个最常用的,基本也就够使唤了。当然,如果是文字研究者或者古文爱好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按照个人经验简单总结如下:
1.【礻】字旁,一般和祭祀,祈福,神灵有关:
祇(qí):神祇,就是地神,神明的意思。
祗(zhī):虔祗,表示尊敬。(很好记,拜神要尊敬,为了表示尊敬地上撒点酒,于是就多了一个点)
2.【衤】字旁,和衣服相关:
衹(zhǐ):衹衼,一般指僧尼所穿的衣服,比如袈裟等。
袛(dī):袛裯,短衣。(下面带个点,代表是小短衣的意思。不过既然是内穿的,也就不分僧俗了。)
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