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对人的美的熏陶,净化人的心灵的,是属于美育的范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要所示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中国历来就是礼乐之邦。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音乐是对人的美的熏陶,净化人的心灵的,是属于美育的范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要所示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中国历来就是礼乐之邦。孔子三月不知肉味、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源远流长。还有《诗经》本来就是用来吟诵的,是配合音乐的。我们在听到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是会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憾的,比如听到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我们禁不住会悲从中来;而听到刘天华的《良宵》《赛马》立刻就会心情愉悦,感到很振奋.
中国的《茉莉花>>这首乐曲,也早已传遍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人们的语言也许不通,但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一样的,都能从优美的乐曲中得到美的享受.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跪听《二泉映月>>,泪流满面就是最好的证明_---- .音乐是相通的.
《梁祝》是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陈钢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础上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世界名曲.这凄美的爱情故事经由这首优美动人的小提琴曲而传遍了五洲四海.被改编成了各种版本的乐曲,也成为各国音乐人喜爱的音乐,为传扬中国音乐作出了贡献.
世界名曲我也听过不少,虽然我自认自已是个乐盲,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音乐的欣赏.我喜欢听李斯特肖邦等人的作品,这些年来,中国的音乐家也出了不少,像钢琴王子李云迪\郎朗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音乐是教化人的,是润物无声的,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人的气质.陶冶着人的情操.
由此我也想到了民国时期的李叔同和丰子恺师生对音乐教育所做的探索和贡献.近百年来,所有为音乐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去敬仰.还有中国流传下来的那么多的古典音乐还需要去传承,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