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在位六十年,因此无论文治武功都影响至深,其平三藩,收台湾,征准噶尔,都成为其历史的功绩。
但换个角度看,三藩之乱毫无提前准备,清庭应对不足极为惊险,几乎令满清退出中原,使
导语:
康熙帝作为中国的千古一帝。对历史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康熙帝的话,中国的版图至少要缩小一半儿。
康熙帝对于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清朝最有远见的一位君主。也正是在康熙时期才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正是因为康熙的一些斗争,使得一些重要的领土才至今能够得以保全。如果没有他的话,恐怕现在的疆域会是另一个样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康熙为维护国家统一做了哪些贡献!
一、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所谓三藩就是指平西王吴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翻翻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因为当时多尔衮在入关的时候,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这三股势力分别投降了满清。 清朝为了稳定当时的局势, 就把这三个人分别 分封为王。等到雍正帝时期三三逐渐做大,成为威胁中央的重要势力。而且中央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要分配给三藩。为了彻底消除来自三藩的威胁。 康熙12年清廷决定全部撤藩。 平定三藩之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康熙12年到康熙15年。在这个阶段清朝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康熙12年吴三桂起兵叛乱之后,耿精忠尚之信。又分别在福建和浙江一带举兵叛乱。 王辅臣也追随吴三桂的势力举兵叛乱。 而这时候的康熙帝上显年幼,而且在各方面势力的驾驭上,也不是很成熟。 因此总的来说,清朝在这一个阶段是一种被动挨打的状态。而且对于康熙帝来说是危在旦夕的。
阶段二:康熙15年到康熙17年。这一个阶段是此消彼长的时期。总体来说吴三桂的势力在逐渐的削弱。 在这一时期,康熙帝采取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战略方针。清政府对于吴三桂势力坚决打击。而对于其他势力则以招降为主。首先, 王辅臣投降清朝使得清朝和吴三桂势力之间的胜负强弱关系发生了转变。其次耿精忠和郑经 在福建的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大。逐渐达到了难以调和的水平。清政府正式抓到了这个绝好的时机,才集中主要力量打击吴三桂势力,使得此消彼长。
阶段三:康熙17年到康熙20年。在这一时期清政府优势越来越大,而吴三桂势力也逐渐衰亡。在康熙20年识吴世璠在云贵省城被迫自杀。 八年的三藩之乱也在此终结。
康熙帝能够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很大的功绩。往大处说他避免了清朝政权的彻底颠覆。也避免了中国再一次成为南北朝。 往小处说,平定了三藩之乱,给了平常的百姓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让人们能够进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统一台湾——收回了我们的宝岛。
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康熙帝雄心勃勃。在康熙22年。康熙帝任命士郎维水师提督率领水军进攻台湾。是郎率领水师两万人,战舰300多艘。经过多日的激战收复澎湖。郑克爽手下的一员大将刘国轩退回台湾。 澎湖作为台湾的门户。失守之后,郑克爽派遣使者乞降, 清军由此进驻台湾。并且在台湾设置了一府三县, 而且让军队驻扎在台湾。在台湾驻军八千人, 并且设有总兵一人。在澎湖驻兵2000设有副将一人。在康熙皇帝收回台湾之后,使得台湾再次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不仅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台湾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镇多易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帝写给郑成功的挽联
三、收回雅克萨——为东北地区赢得了100多年的安定。
雅克萨之战也是中国人对于沙俄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我国沙皇派遣军队入侵我国的东北地区,而且要求军队侵入我国的黑龙江领域。杀死我国的无辜平民六百多人在中国领土上坏做尽! 并且在我们的领土上强行建筑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座城堡。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肯定受不了俄国的这种侵略行为。他命令军队曾经两次摧毁俄国的雅克萨城。最终双方才达成《尼布楚条约》。划清了中俄两国在东北地区的边境线。这也为两国赢得了100多年的安定局面。对维护我国边疆领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