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位于什么地方?

【原创】拉达克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拉达克地区,是今天克什米尔东部范围人列城为中心地区。原是西藏的一部分。首府在列城。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9:47:31

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高原进入了长达400余年的割据混乱时期。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在阿里的不让(普兰县)建立了古格王朝。

当吉德尼玛衮老去时,他裂土封王,将三个儿子分封各地,各自建国。

其中,长子贝吉德•日巴衮(通常简称贝吉衮)获封拉达王,以今日列城(今印控克什米尔列城)为中心,辖玛域、拉达(今日土和克什米尔)地方;

次子扎西德衮为普兰、亚孜王,辖古格、普兰和亚孜(今日尼泊尔之木斯塘);

三子德祖衮为桑噶三门、比地、比角王,主要辖古格以西,拉达以南今印度境内的桑噶、果松等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衮占三围”。

从此,象雄(羊同)地区改称为“阿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围或阿里三部)。这是“阿里”一词的肇始,其意为吐蕃后裔的“属地、领地”。

随后,阿里地区组建了一个以古格为首的国家联盟。

拉达克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在其国家历史的早期,古格王国对其拥有近乎统治级别的影响力。

按照藏文史料《拉达克王统记》的记载,当时的拉达克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部拉达克靠近勃律,长时间被讲鞑靼语为主的克什米尔人控制。

这部分族裔因接近阿富汗,转而信奉了伊斯兰教,而下部拉达克则信奉佛教,保持了和西藏相近的风俗。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拉达克历史中,抵御上部拉达克穆斯林侵袭的工作是由古格王朝军队负责的。由此可见,古格王朝的强势地位。

早期的古格国家联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既没有和西藏其他地区的政权发生多少联系,其版图也不隶属于西藏其他地区的政权。

但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元朝在西藏(乌斯藏)派驻军队维护驿路交通,两次提兵入藏打击反对者,并至少进行了三次以上的人口普查(括户)。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包括拉达克在内的西藏,被一起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随着古格王朝实力的衰落,渐渐做大的拉达克王国,开始侵袭古格的领土。

这便和当时居于卫藏的格鲁派甘丹颇章政权,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公元1679(清康熙十八年),拉达克和卫藏格鲁派政权在阿里爆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被称为“古格之战”,或“卫藏——拉达克战争”。

虽然战争初期,拉达克获得了一定的战场优势,但随着清朝以及蒙古实力派对格鲁派政权支持,拉达克的失败不过是迟早的事。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钦点甘丹次旺(噶尔丹策旺)为统帅,领蒙藏联军大败拉达克军队,也给从未见识过骑兵冲锋的拉达克人,一个深刻认识蒙古铁骑的机会。

不甘心失败的拉达克王德登郎嘉,转而向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求援。但一个新巨头的登场彻底改变了战争格局。

这个新入场的强人,就是纵横新疆草原的绰罗斯·噶尔丹。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这位蒙古准噶尔部的“博硕克图汗”,在康熙三大征中与康熙皇帝打得你死我活。

但在阿里,他们却分别成了格鲁派政权的帮手。

甘丹次旺在五千准噶尔铁骑的帮助下,兵围拉达克首都列城。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拉达克国王德登郎嘉,亲自到蒙藏联军的军营中叩头认罪,表示“愿意做任何被要求的事情”。

最后,双方在丁莫岗达成口头协议,再次明确了拉达克作为西藏政权的属国地位,还规定藏传佛教是拉达克的国教,王室不能信仰异教(伊斯兰教)。

藏文史料《颇罗鼐传》中记载:“历代神圣藏王,与拉达克王子洛桑白玛是西藏的近亲,特予抚慰,赐千余户,乃封为王”。

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十七世纪晚期,拉达克依旧是西藏领土的一部分。

但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1834年至1841年,清道光年间),在英国殖民者的支持下,查漠道格拉王室(锡克王国的属国)出兵侵略西藏,

因藏语中,将道格拉人称为“森巴”,故此史称“森巴之战”。

“森巴之战”,最终决定了拉达克的命运。

1834年(道光十四年)道格拉人入侵拉达克,占领拉达克及巴尔蒂斯坦全境;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道格拉人继续侵略西藏,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并最终与卫藏政权(注意是格鲁派地方政权)签订停火协议。

虽然,清朝保住了阿里的大部分地区,但拉达克却被生生割去,被并入了印度的多格拉土邦。

但道格拉人和格鲁派签署的协议之草率,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成了之后双方各执一词的理由。

因为,这份本来就没什么约束力的协议,分别由波斯文和藏文书写,但两种文字的内容存在很多出入,也没有规定以哪个版本为主。

难怪英国作家在《中印边境》一书中揶揄道:“仅仅这一点,就有足够的资料,可以使练达的外交家们辩论几代了。”

更有意思的,协议是由格鲁派的地方政权具名签署的,清朝驻藏大臣从未在上奏中提及此协议。

因此,身在北京的清朝皇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过这么一个边境协议。新中国政府也从未表示,认可此协议。

1842年,在道格拉人的控制下,拉达克国王贡嘎郎嘉被废黜,绵延八百多年的拉达克王国灭亡。

1846年3月,道格拉人又被迫和英国殖民者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其建立的查谟王国也逐渐沦为英国的附庸,包括拉达克在内的克什米尔地区落入英国人之手,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这成了之后印度,对拉达克地区提出主权要求的基础。

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次大陆,印、巴两国分治,克什米尔地区成了印巴相争的焦点,直接诱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